在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大讨论”中,不少业界人士积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不高的现状进行把脉问诊,并就提升运行质量建言献策。今日摘编如下观点与大家分享。
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已实施多年,帮助很多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管理要素框架,对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了较大作用。但近几年出现了质量滑坡和“两张皮”现象,很多企业把标准化搞成了形式主义,取证后的运行质量大打折扣。
质量滑坡原因分析
?现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及其评价导则的部分条款与国家标准没有协调一致,要素繁多,对部分企业来说不接地气,适用性不强。
?考评机构与考评员鱼龙混杂,缺少企业安全管理经验,重台账轻现场,重制度记录形式轻要素责任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让企业疲于应付台账记录。而且,往往一个专家一个说法,企业晕头转向。
?有的企业为应对政府压力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取证后就万事大吉,依旧回到原样。企业老板并非真正重视,不愿投入人力、财力、精力,也就难以利用这一体系工具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政策引导激励机制不健全,运行质量未与企业切身经营管理、法律风险成本、税率等利益挂钩。
改善运行质量建议
?建议主管部门组织对?;沸幸蛋踩曜蓟ㄉ韫娣逗推郎蟮荚蚪行薅┩晟?,把握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核心要素,突出法规标准关键要素。
?规范考评机构评审行为,吸引有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参与,反对本本主义。
?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认知水平。
?完善政策,加大激励,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与企业诚信挂钩,触动企业利益,正确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创建,真正重视取证后的运行质量,让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切实发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合规经营、规范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刘林密)
当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从相关要求上来说不得不做,从企业实际需要上来说不能不做。但如何落到实处,是大多数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评审标准尽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不可否认,如果企业真正按照标准化的标准去要求或提高,从各方面都会有较大提升。但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少有企业能够自主根据标准化要求去满足达标条件。一谈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多数企业都认为是安全口的事情。而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杂或者考虑到企业相关部门及人员不配合,往往直接甩给第三方去做,目前多数企业都依赖第三方机构进行辅导创建。其实辅导过程对企业来说也是个学习交流提高的过程,前提是企业人员要跟上学习。有的企业只为达标而达标,不追求在三级基础上提升至二级,而是宁愿二级降为三级。究其原因,是其对标准化的认识不到位和标准化达标带给企业的益处不多,也就是相应激励措施不够,使得安全生产标准化如同鸡肋,最后沦为只是迎查的手段之一。
现阶段化工企业在各类严管严查及重罚的态势下,从主要负责人到操作人员的安全认知都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管理人员配置进一步增加。绝大多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良好,但每年的标准化自评大都没有严格按要求执行,到期后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初次评审,不按复审,原因就是三年的“材料”没有持续下来。这是由企业日常管理以及日常监管检查等不深入造成的。
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建议评审完成后政府部门抽查企业运行情况时,可视情况将取消标准化作为对企业惩戒的措施之一。
(马献腾)
我公司自推行标准化工作以来,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都进行了相应的标准学习,加深了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制度、职责、安全生产、分级管控、隐患排查、安全设施、培训、作业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较细的规定要求,而且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使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安全职责、操作规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较为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较好地弥补了企业此前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的安全管理不足??梢运?,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为准则。